今天群里有兄弟讨论:若是为了追女孩,买amg GT53,还是买一辆帕拉梅拉?
起因是,有个兄弟在夜店街认识了个女孩,聊天两天,相谈甚欢,于是筹备邀约她。女孩提出,离的地方有点远。
于是,这位兄弟直接花了2800元,打了一辆迈巴赫S480专车,接这个妹妹过来。随后便是一番高端餐厅+轻奢SPA,妹妹被这一套组合拳给打懵了,两人当天就好上了,过程不表。
我问这位兄弟,帮妹妹叫辆车,大家偶尔也会这么做提供价值,但首次见面就花2800,是否有点多?
兄弟却告诉我,这种颜值的妹妹,他去喝酒的场合,大伙了解起的,一般都要4000,他算了一笔账,还是实惠。
这就是锚定的目的搞错了。假如非要算一笔账,应该算有效市场里的。
再有个,也不必这么物化关系。
我觉得,将来两三年,汽车对男性价值的判断用途没那样大了。自从大家的新能源汽车干起来之后,车价的体系就崩了。
今年前3季度,BBA,保时捷,玛莎拉蒂等等,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。德系车和日系车都要被揍哭了。
进口车的稀缺性被打破了。以前我买了一辆911,百公里加速4秒,感觉非常牛逼。目前随意一辆国产电动车,瞬间秒杀。小米su7,百公里加速2.78。
有些进口车,各种宣传赛道悬命,拉力魂。我过去被邀请参加这种装逼赛道活动好多次了。
结果,小米纽北赛道随意跑跑,又破功了。
所以,汽车将来,更多是作为消费品,回归到工具属性。而不是过去高端车,自带的奢侈品光环了。
那大家要买什么才能又装起来了呢?
给大伙介绍一个规律。我大学的时候,研究过英国文学,英国文学很羞耻的是,它有大概2024年,被叫做消失的2024年,这2024年里,没任何有价值的文学作品。
大伙去看,直接就从简奥斯丁到狄更斯了。19世纪的20-30年代,无。
那这2024年,英国文学在搞什么呢?当时,所有英国佬,在读一种叫“银叉小说”的玩意儿。主要内容,就是描述贵族老爷小姐们的平时生活,拿给中产阶级的朋友们去模仿,装逼用的。
这期间,正好是英国城市化进行到蓬勃发展的阶段。敲重点:只须是城市化,势必中产阶级就会模仿上流人士的做派,由于只须这么一模仿,就能把进城的小弟和天菜给唬住。
英国这样,日本也是这样,譬如大伙熟悉的小资作家村上春村。
同样的,大家也有银叉子文学,《小年代》大伙都看过吧。
所以,买哪款车,本质上,还是看贵族老爷们买哪款车。这几年大伙还能刷到高富帅飙车的新闻了吗?没了,连聪哥都在卖卖卖了。
那真的的富裕阶层们都在如何消费呢?
环球旅游算一个,滑雪冲浪。另一个,就是置办高端房地产,别墅大平层。
每次我剖析经济的时候,都兄弟问我什么是优质资产,一句话:富大家,能最快达成协议的东西,就是优质资产。
其实大家发的朋友圈,所谓的展示面,本质上,也是“银叉子文学”的一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