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到孤独没什么不好,使孤独变得不好,是由于你害怕孤独。这是蒋勋著作孤独六讲中的经典句子,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,今天大家来感受一下孤独的快乐。
1、孤独六讲
《孤独六讲》是2009年十月1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蒋勋。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六种孤独的描述,最后得出“美学的本质可能就是孤独”如此一个结论。
这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——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“情欲孤独”,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“语言孤独”,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“革命孤独”,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“暴力孤独”,不可思不可议的“思维孤独”,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“伦理孤独”。
但《孤独六讲》要谈的不是怎么样消除孤独,而是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,怎么样完成孤独,怎么样给予孤独,怎么样尊重孤独。作者以美学家特有些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,融个人记忆.美学追问、文化深思、社会批判于一体。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:美学的本质可能就是孤独。
2、孤独六讲经典语录
我要说的是,孤独没什么不好。使孤独变得不好,是由于你害怕孤独。可是我相信,如柏拉图的寓言,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,尽管不一样的文化、不一样的哲学对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讲解,但孤独肯定是大家一生中无可防止的命题。
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,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是什么原因时,是最孤独的时候。
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,没与自己独处的经验,不会了解和其他人相处。
所以,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,写诗给自己,与自己对话,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,聆听我们的心跳与呼吸,我相信,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。
孤独是一种沉淀,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。静坐或冥想能够帮助找回清明的心。由于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,杂质肯定存在,大家无法让杂质消失,但可以让它沉淀,杂质沉淀之后。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况,此刻你会感觉头脑变得很明确、很冷静。
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探寻离得远远的孤独的办法时,会处于一种很可怕的状况。由于没办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非常难和其他人相处,没办法和其他人相处会叫你感到巨大的空虚感,会叫你告诉自己:我是孤独的,我需要去打破这种孤独。你忘记了,想迅速打破孤独的动作,正是导致巨大孤独干是什么原因。
大家心灵一旦不再那样慌张地去乱抓人来填补寂寞,大家会感觉到饱满的喜悦,是狂喜,是一种狂喜。就像气球,被看着什么都没的气体充满,整个心灵也由于孤独而鼓胀了起来,此时便能感觉到生命的圆满自足。只不过有时,这份鼓胀的思维,也能瞬间伴随气球的爆破而徒剩满溢的落寞。
思维的敌人是结论,任何一种结论,来得太快的时候,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。我一般会非常快的找到一种可以同意的结论,由于有顾虑结论来的太快,一般之后会反复去想这个结论的其他方面,所以看着我一直放不下某些事情。我非常不喜欢那种大而化之的结论,绝对的是或不是,有或没,他们好像要叫你所有思维活动都在它的绝对前停止。
“作为一个不考虑的社会里的一个考虑者,他的心灵是最寂寞、最孤独的。由于他需要要先可以忍受,他所发出来的语言,可能是其他人听不懂的、没办法同意的,甚至是其他人立刻要去指责的。”
我想说的是一种语言的孤独,当语言不具备交流性时,语言才开始有交流的可能。
所以我说孤独是一种福气,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,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况,愈是去碰触人然后舍弃,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。有时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,看着熙熙攘攘,感觉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,每一个人都靠得那样近,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,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地方,那是寂寞。
每一个人都急着讲话,每一个人都没把话讲完。迅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,仍然没办法照顾到大家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。...我想谈的就是如此子的孤独感。由于大家已经没机会面对自己,只不过一再地被刺激,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,却没办法和自己对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