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官方“淘宝客服”?别轻信!
“网上购物平台客服类骗局由来已久,其内核变化不大,但方法、办法会有所变化。大伙千万不要轻信和汇款。”南宁地铁公交公安分局民警玉明说。
3月22日,广西大学一名学生接到自称“淘宝理赔客服”的电话,他们称其所购物品有水平问题,可退货并理赔。该同学在收到理赔金后,“客服”称理赔金给多了,需要退还,该同学便将多余的理赔金通过银行转账至“客服”指定账户。“客服”又称系统卡单没收到,需要其进行“微信及银行认证”,需要刷流水达100%的额度,才能完成理赔。在“客服”诱导下,该学生从自己微信及银行卡上转出3.6万余元,又在花呗、借呗、分期乐、微博等多个借贷平台上贷款5万余元转给他们,共计让人骗8万余元。
广西大学守卫处提醒,不要理会“客服”需要退款理赔的电话。电子商务退款有肯定步骤,假如产品出现问题最好自己向企业咨询,并通过平台进行理赔,不要随便相信主动联系的“客服”。
网上贷款要交钱?小心是诈骗!
“但凡网上贷款需要交钱的都是诈骗。”玉明指出,诈骗分子一般用不真实APP作案,借助人的欲望,一步步引诱,交的钱相比贷款得到的钱只不过九牛一毛,容易使贷款人放松警惕,慢慢地落入圈套之中。
2月19日,一位自称是“浦发信贷员”的人添加南宁横县的李先生的微信,询问贷款事宜。李先生决定申请贷款10来万元,并下载了其推荐的金融软件APP。注册后,软件提示需要升级会员才能提现,李先生花了999元开通中级会员。客服称中级会员提现不多,建议开通高级会员,李先生又花了1799元开通高级会员。第三申请提款时,软件提示发生异常冻结。
李先生一下子慌了,快点打电话咨询客服。客服称这是李先生银行卡号输入错误致使的,让其转钱过去由他们公司帮助处置,假如不要贷款要付违约金。因为担忧要付违约金,李先生转了1.8万元手续费。紧接着,客服又以银行卡存在风险与交保证金为由,导致李先生先后转账2万元、3万元。李先生转完钱后发现APP打开不了,才意识到自己让人骗。
“任何声称无抵押、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有很大的风险,大伙不要轻信互联网上的那些不真实信息,只须涉及钱的,都要提升我们的看重程度。一旦发现让人骗,请准时报警。”玉明说。
“公检法”找上门?可能来自境外!
记者还发现,冒充“公检法”诈骗,是现在较为高发的诈骗种类之一。
3月13日,南宁某高校退休教职工接到来电显示为“10086”的移动客服电话,他们称有人借助其身份证在外地某网点办了一个手机号,并用该号发送了2万多条诈骗短信,因涉及一块经济诈骗案,属违法行为,现需联系某公安局“刘队长”配合调查。该教职工在3月13日至3月19日期间,按“刘队长”需要天天电话报告个人状况,还将所有存折拍照下来以短信方法发送给他们“备案”。3月26日下午,该教职工按他们指令先后两次通过银行转账12.4万余元,又向保险公司借款13万元转给他们,后因联系不上他们才了解让人骗。
玉明表示,冒充“公检法”这种骗局连环性强,诈骗分子主要借助受害人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心理进行诈骗。受害人一旦相信,就比较容易导致经济损失。不少诈骗分子来自境外,抓捕上存在困难,市民要谨慎防范上当被骗。遇见此类骗局,可以询问其名字、警号,拨打当地的公安局电话进行核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