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感情  恋爱宝典  情感问答  情感挽回  夫妻  异地恋  分手挽回  婚姻生活  恋爱脱单  婚姻咨询 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   日期:2024-05-04     来源:www.ydg4.com    浏览:512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有一天大家一群朋友一块吃饭,我注意到一个女孩就安安静静的听着大家聊天,听到认可的看法还会一直点头,但从来没真的加入谈话之中。后来更熟知之后,我悄悄跟她说,“哎呀,你挺安静的啊。

有一天大家一群朋友一块吃饭,我注意到一个女孩就安安静静的听着大家聊天,听到认可的看法还会一直点头,但从来没真的加入谈话之中。后来更熟知之后,我悄悄跟她说,“哎呀,你挺安静的啊。”

她后来非常认真的跟我说:“我非常害怕我会招人烦,以前其他人聊天的时候氛围都非常不错,忽然我加入之后氛围就变了,我总感觉我会毁了其他人的好心情,会招其他人烦。

所以我也从来不主动联系其他人,我不了解他们想不想和我聊天,也害怕我发了之后他们根本就不回复,这就更让我感觉自己招人烦了。所以,目前大伙聊天的时候我都是安静的听着,自己私下也不敢主动联系其他人。”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“我的整个生活,都非常安静啊。”

后来,大家发现有同感的人不少,大家询问了大伙,在犹豫着不敢开始/加入谈话的时候,大伙都有什么顾虑:

●总感觉自己说的话会破坏氛围,感觉没人期望我站在这儿。

●想要加入谈话时,但感觉自己想说的话一点儿也不“有趣”,其他人应该不喜欢听吧。

●大伙聊天的时候我就像在等一个“谈话红绿灯”,总想等到我可以说话的绿灯时间,但绿灯太短,我抓不住……

●假如我先发讯息给其他人,其他人或许会感觉有义务要和我聊天,但我不了解他们是否真的想理我。

●假如他们想理我的话,他应该会主动联系我的吧。

偶尔也在社交APP上看到,有人在介绍上写着:“或许你主动点儿,大家就有故事了。”

然而这类人从不主动say hi,而只不过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通讯录里躺着的百八十个好友,一遍又一遍地错过。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不敢主动联系其他人/加入谈话的背后是什么?

美国心理学家Mark Tyrrell觉得不敢主动联系其他人/加入谈话是人际互动问题中的一种,可归结为“不敢开始一段对话”,而这可能与自己的自尊感有关。

自尊是一个人对于自我的概括性评价,与大家对于自己价值的判断。一个自尊感好的人是敢于表达怎么看,寻求与别人联结的,即使我们的看法不被认可,不好笑,或者主动找人聊天时没得到回复,他们的自尊感也不至于崩溃,不会感到无地自容的羞愧。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Self-esteem的概念为:“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欢程度”,即自我一定。

而低自尊者(low self esteem)对于自我有偏低的评价。他们非常怕给其他人添麻烦,惹人烦。感觉我们的需要,怎么看可能对其他人来讲根本无关紧要,他们更需要其他人主动联系自己,可能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确定他们需要自己,或者说是他们不讨厌自己。

低自尊者也一直在防止挑战,他们会竭力地回避所有有挑战性的,可能导致失败的情境。或许正在看文章的自尊感好的读者们没办法领会,但对于低自尊者而言,要主动发信息给其他人还不如让他们去高空弹跳,无论高空弹跳再害怕,反正一闭眼就下去了,但发了一句“Hi,在做什么啊”之后其他人没回复的那几秒或几分钟,真的就像在等待宣判一样。

心中无限怒吼着:“啪啪啪完了他没回我信息,他肯定感觉我非常烦,哎,我不该发信息的,又招人讨厌了。”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所以低自尊者为了防止这种等待被宣判的煎熬,为了防止想像中的失败,所以连尝试都不敢,他们形成了一种和其他人很与众不同的相处模式,“假如你来找我,我肯定回复你,但我绝不会主动找你。”

但也有一些人演变成了“你来找我聊天我真的好高兴,但我不敢和你多聊,由于我害怕说的再多一些你就会发现我招人烦了,就会不喜欢我了。”

这类不想主动联系其他人的低自尊者,非常或许会让人误会他们是冷漠的、疏离的、不好亲近的,但其实这种疏离是他们不知怎么样是好时选择的一种防御。

“我假装无情,其实是痛恨我们的深情。我以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,其实只不过掩饰到今天没找到想驻足的地方。”——《坦白书》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为何我不敢主动联系别人?

1、缺少稳定,安全的依恋

童年时期拥有准时、富有感情回话的依恋关系是个体自尊产生的基础。假如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身心需要不敏锐,不可以准时满足甚至是忽略,或许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受挫和创伤,“即便我表达了我的需要,也不会有回话,也不会有人满足我。”

这种因缺少稳定,安全依恋导致的创伤会在孩子成年后,持续的投射到与别人的交往中,他们不敢表达自己需要其他人,甚至表现的像是“自己无需联系别人”一样。

“我表现得我不喜欢任何事物,是由于我从来就没得到过我想要的。”

2、负性核心信念让低自尊一直延续

认知行为学派觉得,负性的核心信念(negative core beliefs)才是低自尊得以保持下去的原因。

童年的行为模式使大家对于自我,别人,和世界形成了一个坚固的,稳定的,深深扎于内心的信念,大家称之为“核心信念”。

而低自尊者的核心信念就是“我非常差”,所以低自尊者会一直退缩与回避,对自己怀疑和责怪,“你一定不想理这么差的我”,“我如此的人,给你发信息也是招你讨厌,还是别了吧。”

“假如他想理我,就会主动找我吧”,为何大家总在等其他人主动?

怎么样踏出改变的第一步?

1、记录我们的负面信念

负面的信念是分为不少层次的,或许最底层的核心信念一时没办法被撼动,但大家可以从很容易浅显的外围信念入手,把它们写下来,并且试着客观地审视。这类信念越具体越好,比如,“我觉得我的朋友不喜欢我”,“我觉得我发信息给时他绝对不会回复我”。

2、探寻支持性证据反驳它

低自尊者的记忆总是是偏负面的,他们只记得自己遭遇失败,出糗,被批评的历程大家需要挑战我们的负面记忆,把负面想法变成问题:“朋友们真的不喜欢我吗?”“他真的从来不回我讯息吗?”然后试着探寻正向的记忆,去回答这类问题,可能你会发现,你远没自己想的那样糟。

其实害怕招人烦的人极少会真的招人烦,真的招人烦的人从来不感觉自己在麻烦其他人。

3、了解改变从来不容易

不需要逼自己看完这篇文章,立刻就去发告白信息给自己喜欢但又不敢联系的人,或是逼自己去和其他人大聊特聊,先了解改变从来不容易,尝试做点小事。一步一步的重建你开始敢于主动联系别人的信心。

不如先从和我打个招呼开始吧?

参考材料

Harter, S. 1993.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Low Self-estee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. In Baumeister, R.F. Self-Esteem: The Puzzle of Low Self-regard .

Mruk, C. . Self-Esteem: Research,Theory, and Practice. Springer.

Guindon, M. H. . TowardAccountability in the Use of the Self‐Esteem Construct.Journal of CounselingDevelopment, 80, 204-214.

Robins, R.W, Trzesniewski, K.H, Tracy,J.L, Gosling, S.D,Potter, J. . Global self-esteem across thelifespan. Psychology and Aging, 17, 423-434.

 
标签: 恋爱秘籍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推荐阅读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